我所理解的“三纲五常”
2018-08-04 03:29:22
Reading:561
“三纲五常”常常被砖家叫兽斥责为奴化思想、封建思想。“三纲五常”常常被砖家叫兽斥责为奴化思想、封建思想。
所谓“三纲五常”,三纲: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其实“三纲”的思想早在董仲舒之前就已经出现。在《封神演义》中有“君为臣纲,君不正,臣投他国。国为民纲,国不正,民起攻之。父为子纲,父不慈,子奔他乡。子为父望,子不正,大义灭亲。夫为妻纲,夫不正,妻可改嫁。妻为夫助,妻不贤,夫则休之。”。
我的理解为: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,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,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,身处某种位置,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,正人先正己,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,反而是对双方的合理约束!
“君臣义,父子亲,夫妇顺”——我认为这是一种自然和谐的良好状态。
“五常”对应于“五伦”,即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。该思想用忠、孝、悌、忍、善作为“五伦”的关系准则。孟子认为: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,故应忠;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,故应孝;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,故应悌;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,故应忍;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,故应善。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。
在我看来,这样的“五常”在我们的“和谐社会”也是完全适用的,没有半点相悖之处。